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安徽画报人文志 | 淮河岸边的农具和石器

2018-08-18 10:28:58 | 2648 阅读
河流带来了人类文明,农耕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淮河流域的文明同样也是如此。传统农具是历史上发明创制,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传统农具具有就地取材,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用性广等特点。淮河两岸乡村农民历史上使用过很多种农具及石器,牛车、独轮车、鹰船……下面就跟画报君一起来看看吧~
鹰船和牛车鹰船 YingChuan
鹰和雕,泛指猛禽,汉 刘向《说苑·杂言》:“麋鹿成羣,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鷲不击。”鹰船是在淮河流域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因在船上饲养鱼鹰而得名。
牛车 NiuChe
牛车顾名思义就是牛拉的车子,现在城市里很难见到牛车,然而在历史上牛车可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尤其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牛车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着实风光了四五百年,这其中的缘故,自然和舒适有关。
独轮车 DuLunChe
乡村的独轮车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过去的独轮车,车轮为木制,有大有小。小者车盘平;大者高于车盘,将车盘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但两边须保持平衡。前后各有双把,前拉后推,称作“二把手”。
耩子 JiangZi
耩子,就是现在的播种机的祖先,现在北方农村还有人在用。耩用耧播种。耩地讲究技术。扶耧掌舵要稳,耧不能乱晃,还要掌握好力度,保证耩得不深不浅。拉耩步履得匀称,不然耩的垄就不直,还要保证行距均匀,免得浪费地力。
石磨 ShiMo
石磨最初叫硙(wei),汉代才叫做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我国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我国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石磙 ShiGun
石磙是用纯青石、红石、麻石凿成,呈圆柱体,一头大,一头小,两头有磙眼。足有三百来斤重,滑溜溜的,上面还有一道一道的楞儿,两端各有一个磙眼。用的时候,把木头制做的磙框一上,再用牲口或机械带动石磙滚动。它是我们劳动人民祖先发明的一种脱粒农具,上世纪70年代以前,农场乡下打谷场上经常见到,也一直是我们农民祖祖辈辈的好帮手,现在它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碓窝 DuiWo
碓窝是由石制、铁制或木制深窝状家具,有大小之别,配以杵(碓窝棒),用来舂米、面、花椒、辣椒粉等。为我国很古老的常用家具。

湖北何志明散文中曾经写过:没有碓窝前,母亲常常东家西家借着用。自从有了碓窝后,我们家也时时传出了“砰砰”声,那时觉得这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了。家里米不够吃了,母亲就撮上一簸箕稻谷,倒在碓窝里,父亲用木杵舂。两人配合默契,母亲在父亲举起木杵的间隙,立即伸手把窝底的稻谷翻上来。在木杵对碓窝的冲击过程中,稻谷的外壳和糠屑纷纷脱落,米粒沉入窝底。舂差不多了,母亲就会把碓窝中的混合物扒到竹匾里,簸去稻壳,再用筛子筛去米糠后,就剩下洁白晶莹的大米了。

牛槽 NiuCao
牛槽是从古代农耕时代传承下来的器具之一。其基本制作材料为岩石,以大块青石居多,青石所造牛槽牢固而不易损坏,颇受欢迎。牛槽的发展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制造、用途早已超越了当初的历史范畴,现在很多的牛槽进了博物馆;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农业文明的过去代表。

淮河两岸的农具和石器的保留对进一步探究中国农村乡土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们把自然界的物质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传统农具不仅是历史上的发明创制,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推动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

内容及图片由乡土情收藏者提供:13865059777
原文摘自《安徽画报》